Google
 

August 5, 2011

公務員般

我弟在個大公司上班一個月後的感想:像是公務員一樣。
公務員至少有兩個負面的特徵:固定的上班時間和例行的工作內容。

我朝九晚五,可是絕大多數做學術研究的人都沒有固定的「上班時間」。上班時間要上引號因為做學術研究這行業是隨時都可以工作,包括不在辦公室的時候。我經常晚上或週末在家裡工作,只是因為辦公室離我滿遠的,不然我寧願在辦公室做事。
我認識的金融業、建築業、醫療業、電子業的朋友們每天都工作至少十個小時,而且他們的業務一定要在辦公室或是家裡之外的工作場所才能執行,公務員應該不會羨慕他們。

固定的上班時間應該不是我弟抱怨的重點,應該是工作內容。重複做類似的事情的確是滿難有成就感的,要怎麼被上司賞識到然後換來多一點變化(多元的工作 = 多項工作)就看本事了。

大部分的人對別人行業的工作型態都是不了解的,可是我認為每一條路的歷程是類似的,學術研究的路跟其他行業的路沒有多大差別:定大方向 -> 起頭 -> 階段性目標達成 -> 決定要不要繼續走下去 -> 下一個階段完成 -> 遇到貴人和好時機 -> 往上爬一層換個稱謂 -> 遇到好市場,受到多方注意 -> 往上躍一層,贏了聲譽 -> 市場繼續看好 -> 往上飛一層 ->  十年後還在那裡 ->  穩座上位

這條路要走多久,看個人造化。我十五歲時就定了大方向,十八歲就起頭,二十七歲階段性目標達成,二十九歲決定要繼續走下去,希望有一天可以當教授。
Cathleen四十三歲升上教授,Toby今年應該五十歲了才升上副教授,這一切都跟學術智力無關,而是社交智慧和研究主題決定了如何走順這條路。

成功要如何衡量?往上爬的速度嗎?還是堅持下去的時間?稱謂大小嗎?聲望嗎?還是收入?
無論用哪一個衡量方式,公務員也是有機會成功的。

如果工作真的是無聊到爆,至少腦力可以空出來想想第二條路。過去十年我沒有發展任何可能的第二條路的能力,沒有時間沒有腦力,對任何事情都沒有很大熱情要做到專業。現在,我在同一個大領域做很多不同小領域的事情,不能算是第二條路,而算是衍生出來新的挑戰,公務員般朝九晚五的日子裡有滿多新的變化,各種不同小小的成就感讓我想繼續走下去。

我也有走不下去的時候,三年多前曾經有非常絕望的感覺,專業領域上的絕望,經濟上的絕望,語言能力上的絕望,私人情感上的絕望,越想越覺得自己在美國甚至回台灣都不可能有什麼前途的。可是我撐過去了,花了兩年時間寫了三次的研究經費終於拿到了,剛好也過完薪水悲慘的博士後研究員生活,人開朗了,什麼事情似乎都又有了希望。「撐下去」三個字是很多人沒有辦法做到,但是有的時候就是成功的原因。我還沒成功啦,但是也還沒失敗,正在祈求"遇到好市場,受到多方注意"的那個里程碑。

如果用結果來定義成功,那麼我的路可能要走很久,可能比 Toby 久。所以過程開不開心很重要,慢慢來沒關係,我選擇住在Hoboken,不再在太陽下山後就提心吊膽或是無所事事;我選擇把時間優先權給班比和麻嗎,晚上周末做不完的事情,第二天還是可以做的;我選擇散步慢跑瑜珈,不要醒著的時間都盯著電腦或是開著車。

除了那兩個負面的特徵,公務員這個詞還有一個特徵,但是對我來說不是負面的。安定是我喜歡的,安定是一種外象的狀態也是一種心境。我知道我的定位,我的責任,我做得到和做不到的事情;我知道我是什麼角色,我可以是什麼角色,我可以讓別人認為我是什麼角色;我知道薪水每兩個禮拜會發下來,我知道我一年有二十五天的假。

如果用幸福感來定義成功,目前我是比每天做例行事務的公務員來的成功。
(還好我不認識任何公務員。。。)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