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July 14, 2011

巴黎行(下)

來到巴黎,除了鐵塔、凱旋門和博物館之外,就是要去看看教堂,像是遊台灣的旅客一定無法錯過廟宇一樣。
我看了三個教堂,其中兩個有進去參觀。
一到巴黎的那天(6/16/2011),Zabeth 要我多接受陽光洗禮,這樣比較容易對抗時差,所以她帶我去一個自從"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Amelia)"上映後就變成景點的聖心大教堂(Basilique du Sacre-Coeur)。 一路從她家走過去,她說她媽媽在世的時候那附近還不是景點,聚集很多藝術家,她媽媽很喜歡去那裡晃。
現在倒是聚集很多畫匠,跟旅客收錢畫像,像是紐約的時代廣場。
過兩天(6/18/2011),Zabeth和我去聖母院(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上回去加拿大魁北克的時候,剛好有遇見別人的導遊說聖母院對法國人的重要性,所以我發現法國到處是聖母院,像是台灣每個城市一定會有媽祖廟一樣。大家都喜歡有個媽媽形象的神保佑自己。
巴黎的聖母院是我見過最方整莊嚴的教堂,她的正門外觀是目前最合我美感胃口的教堂。蓋了三百年才完成的大型藝術品。
我在巴黎的最後一天 (6/23/2011) 要去 Zabeth 的系上報告, 她說去她學校之前,我們可以去看一個她的德文版巴黎導覽裡推薦的教堂:聖禮拜堂 (La Sainte-Chapelle)。是的,在我到巴黎造訪 Zabeth 之前,她自己其實沒有好好參觀巴黎各大景點。例如我和她都是第一次去龐畢度,第一次登上凱旋門。總之,她一直有準備她自己的巴黎導覽,終於搬來巴黎一年之後有用武之地。
我必須要說,聖母院的外觀或許是最讚的,但是聖禮拜堂的二樓內景是最無法用言語形容的,我一登上二樓,立刻起雞皮疙瘩。
以下就是我去這些教堂的相簿:

Churches I visited in Paris


最後要介紹一些小景點給你
1. Jardin du Luxembourg 就是一個有整齊樹木花草噴水池的公園。我跟 Aya 在六月十七下午去的,天氣不太好,開始下毛毛雨的時候,我們跑到附近一家茶店坐坐 bread & roses,還行啦。
2. Opera Garnier 巴黎歌劇院,裝潢繁雜華麗,唯一很現代的是歌劇廳天花板,跟週遭的雕飾完全不合的現代派藝術畫家 Chagall 的大作。我跟 Aya 六月二十去的,本來是想要試試第二天有沒有歌劇可以看,還好沒票了,不然就錯過一年一度的夏至音樂節。可是我們還是有進去參觀。
3. La Fayette 百貨公司,就在歌劇院附近,百貨公司本身就是一個世界各大城市都可以找到的百貨公司,景點是百貨公司中心的天井,天井頂是一個巨大的彩繪玻璃。六月二十二,Zabeth 帶我進去拍幾照片就出來了。
4. Jardin du Tuileries 就是羅浮宮和 Place de la Concorde 之間。或者換個說法,從羅浮宮可以一路直直走到凱旋門,羅浮宮和 Place de la Concorde 之間是Jardin du Tuileries,Place de la Concorde 和凱旋門之間就是香榭大道。
5. Avenue de Champs Elysees 香榭大道,嗯,就是一條圍繞著昂貴名牌商店的馬路,對我來說值得一走完全是因為馬路底是凱旋門。
6. Place de la Concorde 還滿適合拍照的。不過交通號誌燈的設計有點不明確,遊客都是匆忙衝過馬路,經過時要注意交通安全。
7. Place des Vosges 是個古老的紅磚社區住宅,四面公寓為著一個公園,你在 Wikipedia 可以找得到喔。
8. Rue Mouffetard 是一條長長彎彎的小巷子,充滿各式各樣的小商店(包括珍奶),是 Zabeth 的爸爸在巴黎最喜歡的一條街。我和 Zabeth 去那裡逛了一下子,買了一條裙子。

就這樣啦,有機會自己去,有空就看看我的相片囉:

Small tours in Paris


最後,因應麻嗎要求("我想要看你在照片裡啦,出去玩怎麼都拍風景"),我放幾張不容易猜到我在哪裡拍照的獨照來給她開心一下。



July 5, 2011

巴黎行 (上)

到達巴黎之前,我買了一本小小的巴黎導覽,因為那導覽後面幾頁有地圖還有一些旅遊須知的法文,至於景點有哪些,我並不是很在意,班比卻是很在意,在我的導覽上圈了幾個他認為我非去不可的地方。
飛機一落地,我有點緊張,因為 Zabeth 給我準備的邀請函不是官方文件, 是私人書信的方式, 可是她用法文寫, 所以我不確定內容是什麼。我心裡盤算著答案,如果海關問我住那裡,我就說住旅館。因為旅館訂房紀錄不需要警察局蓋章,而我一印出訂房紀錄,就在兩天內取消了訂房,所以沒花到錢。如果海關質疑我的旅遊經費,我就出示我的信用卡。如果海關問我有沒有保險,我就給他看我的健保卡。結果,我拿出我的台灣護照,她連頭都沒抬起來看我一眼,一句話也沒說,章就蓋下去了。我就進入歐盟了。

循著 Zabeth 的指示,我坐 RER 換 Metro (地鐵) 到了火車站東站 (Gare de l'Est),Zabeth 在站門口迎接我。於是我的巴黎行程正式開始,每一天幾乎都是由 Zabeth 策畫。六月十六下午三點開始。

我去了大部分外國遊客一定會去的大景點,也去了只有熟路人才會知曉的小景點,算一算我一天平均去兩個景點,大部分的時間是在走路和聊天。
巴黎很好走。到處是見機行事的路人和鑽來鑽去的機車,車子都短短窄窄的,街上沒什麼垃圾,很像台北,可是空氣品質比台北好。巴黎地鐵站裡垃圾很少,手機有通,標示滿清楚的,但是樓梯處常常充滿尿騷味,而且夏天車廂內沒有冷氣。這麼一比,紐約就輸了,巴黎地鐵有的優點它都沒有,又髒又臭人又爆多,地鐵更是在各個方面都不及格。台北就贏了,除了到站時有過多語言的廣播之外,我對台北捷運幾乎沒有怨言。

在巴黎走來走去很舒服,建築物很美,漂亮有氣質的人到處是。在非景點的地方,我覺得白人和黑人的比例差不多,東亞人很少 (所以常有人盯著我看);在景點,白人最多,東亞人零星但次之。看人,是一件很休閒的事情。
夏至那天傍晚,我感受到巴黎年輕人的活力。整個巴黎充滿小小的音樂會,大家都出來玩。我和 Zabeth 的朋友在運河岸散步聽音樂吹晚風,這也是我小小的旅遊導覽上沒有提到的事。
如果你對巴黎非景點的街景和人物有興趣,點一下這照片:

Ordinary Scenes of Paris



我最喜歡的大景點是艾菲爾鐵塔 (Tour Effel)。因為只要它能入鏡,照片就很有風情。因為我只要一靠近它,我就微笑。第一次看見它,是在龐畢度中心 (Centre Pompidou) 樓上,那是我在巴黎的第三天。第二次是我在巴黎的第五天,我直接到它面前,天氣陰雨,可是我還是喜歡上它。第三次是第六天 06/21/2011,我從羅浮宮 (Musee du Louvre) 沿著香榭大道 (Champs-Elysees Avenue)走到凱旋門 (Arc de Triomphe) 的路上, 一直遙望著小小的它。 第四次是第七天,天氣終於放晴,我參觀完羅浮宮後沿著河岸走向它,在塔腳曬太陽看小說聽小提琴演奏。第五次是我在巴黎的最後一晚,我在凱旋門上看著它變成金色。
既然說到凱旋門,它算是我也不錯喜歡的巴黎代表性大景點,因為它比我想像中大,比我想像中要來的莊嚴。以下的相簿包括艾菲爾鐵塔和凱旋門:

Effel & Triomphe



博物館我也去了幾個代表性的,羅浮宮是一定要的,我個人對於它的建築比對於它的館藏有興趣。奧塞美術館 (Musee d'Orsay) 的館藏才是我的最欣賞的。龐畢度中心就是個典型的當代藝術美術館,但不一定是追求"美"的。我跟 Zabeth 還找到畢卡索博物館 (Musee Picasso),結果發現它休館到2013年,館藏世界巡迴中,而目前正在台北!是的, 門口標示著六月十八到九月十八在台北歷史博物館 (建中對面) 展出。所以下一個相簿是我的博物館之行:

Pompidou, Orsay, & Louvre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