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October 3, 2006

玉米濃湯

在台灣的時候,玉米濃湯絕對是西餐廳必有前菜,不管是六十塊錢一客的牛排還是義大利麵,還是六百塊錢一客的海陸大餐。玉米濃湯代表著我正在吃西餐,上主菜餐前喝一碗絕對是一定要的。

來美國四年多,只喝過一次玉米濃湯,是一個室友煮的。
餐廳的菜單裡,找不到玉米濃湯,不管是在 State College 這個小鎮還是在紐約那樣的大城市,沒有玉米濃湯。
那麼,為什麼玉米濃湯在台灣是典型的西餐湯呢?
為什麼在美國的中國餐廳一定點得到春捲?
為什麼只有在台灣的泰國餐廳才有月亮蝦餅?
我們對於異國的刻板印象經常跟實際情況有一段撲朔迷離的差距。

有一天,Marc 問我晚上想吃什麼,問我想不想去吃泰國菜,我說我想去 the Corner Room(一個典型美國餐廳),因為我想吃他們的泰式沙拉。
我喜歡美國菜的泰式沙拉、法式冰淇淋和俄式三明治,沒有一個泰國人、法國人或是俄國人會認為那些是真正的家鄉菜,就好像我問過的美國人裡,沒有人常喝或是喝過玉米濃湯。
我喜歡台灣的可麗餅,尤其是在西門町獅子林戲院門口的那家。
美國的可麗餅就差很多了,不過 Marc 說在 State College 的那家賣的可麗餅,跟他媽媽做的感覺很像,有幾個口味是真的有法國的味道。
所以啦,台式月亮蝦餅和台式可麗餅是我在美國很難找到的,即使在紐約那樣的大熔爐,泰國餐廳裡面沒有月亮蝦餅,台菜餐廳裡不賣台式泰國菜,更別說什麼台式可麗餅,不可能出現在法國料理店的菜單上。
很多人經常問我,在 State College哪裡可以吃得到道地的中國菜,我說 Alex 的廚房。Alex 是我認識的朋友裡最會做飯的,可能跟湯哥和怡衿有拼,他們是那種我只要說得出菜名,他們就可以變得出來的人,不管是獅子頭、酸菜腰花、五更腸旺、無錫排骨、芋頭雞、牛肉麵、羊肉爐,還是波菜豆腐羹、粽子、餃子、包子,都可以在這個食材貧乏的小鎮徒手弄出好幾道吃了會想家的菜。接著我會說,鎮上至少有十家以上的中國餐廳,沒有一家是真的,或者只有一兩家的幾道菜是可以吃得出中國菜的味道。
為什麼呢?誰每餐吃春捲啊?誰會在餛飩裡包乳酪然後拿去炸?誰會在每道菜裡倒醬油?有多少人在雞上灑芝麻?有多少人吃青菜一定要沾醬油膏?
美國人不僅發明了 fortune cookie 還發明了 duck sauce,然後硬要說是中國飲食文化的一部份,不過就是餐飲業者的小聰明,讓刻板印象更深入人心。

前幾天,Alex 做飯,幾個朋友在她家聚一聚。
Charles 還滿會拿筷子的,一下子右手,一下子換左手。
Alex 說 “You are so white!”
白人或者是美國人才會這樣換手,就好像很多人右手寫寫字,然後換到左手(反正哪一隻手寫都一樣醜)。Alex 說還有一件 so white 的事,只有白人會加醬油在白飯裡。
我通常沒有什麼禁忌,我唯一堅持的是:不可以把筷子插在碗裡。他們要換手拿筷子、手不就碗、吃飯的時候喝水、拿筷子敲碗、碗裡留飯粒,我都無所謂,但是就是不要給我把筷子插在碗裡。Marc 早就知道我有這個禁忌,他就喜歡鬧我,然後觸動我那根龜毛的神經,然後我會把他的筷子放在碗邊,反覆這樣的動作幾次之後,就會有人發問,那天唯二的非華人除了 Marc 還有 Charles,所以他就問啦,我就答啦,然後又開始一連串 “so is it allowed that I ….?” 的問題,好像我餐桌上的糾察隊一樣。
Alex 要我們開菜單,下回她就不用絞盡腦汁去想要做什麼菜,只要做就好了。
我要玉米濃湯。

No comments: